近年来,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构建“两个支撑”,不断强化“三个保障”,扎实推进“四大工程”,全面深化“五项改革”,健全完善“六项机制”,忠实履行了“脱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庄严承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脱贫攻坚连战连胜,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脱贫答卷。
着力构建“两个支撑”
大力扶持“222+N”农业产业发展,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中药材达到20万亩,红枣、核桃等经济林58万亩,新发展水果经济林4000余亩,建设绿色优质马铃薯基地5.1万亩,发展食用菌540万棒,设施蔬菜1000余亩,实现了农民人均2亩优质小杂粮、2亩经济林,贫困户人均2亩中药材;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11家。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累计培训2万余人,其中,“吕梁山护工”5900余人,贫困户占比38%,就业2800余人;驾驶员培训5500余人,贫困户占比92%;建立了太原铁路安检员、京东方员工、蔡家崖管家三个自主品牌,输出就业310人;驻地企业招录本地户籍1400余人,提供临时性岗位1500多个,带动9000余人通过发展第三产业稳定增收;围绕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建立4个扶贫车间,其中,兴县兴动时代云数据呼叫中心扶贫车间首批就业200人,长远就业可达4000人;开发保洁、护林、经济合作总社管理、爱心洗衣房等公益性岗位2200余个,其中贫困户就业1780人。
不断强化“三个保障”
教育扶贫累计投入9千余万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教育扶贫政策全覆盖,特别是对兴县户籍、中考成绩600分以上且就读友兰中学的317名学生分3年每生资助2万元;健康扶贫累计投入1.1亿余元,严格落实“三保险三救助”政策,构筑起“五道防线”;兜底扶贫累计投入3.7亿余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4188元,民政兜底与扶贫开发政策得到有效衔接,实现了“两线合一”的目标。
扎实推进“四大工程”
采取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方法,整自然村搬迁175个,启动拆除174个村,复垦79个村1600余亩,搬迁人口4千余户1.4万余人,土地增减挂交易800余亩,资金到位1.9亿余元。2017年以来,完成造林86万余亩,是“十二五”时期的2倍多,森林覆盖率由19.1%提升到22%;退耕还林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2万余户6.4万余人,兑现政策性补助8.6亿多元;生态建设工程以议标形式由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带动1.4万余名贫困劳力年劳务收入6000元以上;聘用贫困户护林员2800余人次,年平均管护工资6000元。建设光伏扶贫电站53座,总规模101.8MW,2018年全部并网发电;截止2019年9月底,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共结算收益2900余万元,291个贫困村分配收益2800余万元,村均收益9万余元,2019年财政补贴资金到位后,村均受益可达19万元;通过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三种渠道,带动9352人贫困人口增收。建设村级卫生室332个,行政村卫生室达标率100%;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100%,全部开通客运班车;安全饮水达标率100%;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动力电比率100%;互联网覆盖率100%;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地)覆盖率100%。
全面深化“五项改革”
以农村经济发展合作总社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成立合作总社383家,承担“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项目;24万农民参与合作入社,4.9万余名社员参加劳动,获得报酬3000余万元;盘活利用各类集体资产2200余万元,有效利用了3.9万多亩土地。完善共享政策和专项政策的实施细则,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最大限度发挥“一县一策”政策的乘数效应。建好社会扶贫网、爱心超市、项目超市、消费超市“一网三超市”,通过网上对接、爱心捐赠、项目认领、产品推介等形式,构建覆盖多方的帮扶网络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通过设立扶贫周转金、注入风险补偿金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增加贷款规模;充分发挥政银企合作服务优势,落实扶贫再贷款1亿元以上;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发展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股份合作、订单生产、劳务合作等方式,集中使用贫困户小额贷款的途径,推动扶贫小额贷款扩面提效。学习借鉴交口“一保通”保险扶贫模式,以户打包产业、金融、健康、返贫等各类保险,探索建立防控返贫的长效机制。
健全完善“六项机制”
强化农村“三基”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引进423名大学生到基层任职,集中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7个。层层签订“双签”责任书,严格落实条块结合工作机制,四大片区和22个专项工作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县级干部、县直单位负责人至少保证每周两天一线工作,必要时随时进村开展工作;所有贫困户全部明确帮扶干部,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科级干部担任脱贫攻坚指挥长,驻村帮扶干部实行每周“四夜五天”工作法。全面推行“131”工作推进机制,“1”就是实行脱贫攻坚工作日报告制度,县级领导、县直单位和三支力量分别在微信工作群一日一报告工作情况;“3”就是建立定期督查、乡镇视频会议督查、县纪委督查三方面督查机制,对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1”就是实行工作通报制度,脱贫攻坚微信工作群每日通报,脱贫攻坚领导组每月文件通报,县委常委会每月会议通报。县级新增财力主要用于脱贫攻坚,涉农资金因需而整、应整尽整,县财政足额保障乡镇、部门脱贫攻坚资金需求。抓住“一县一策”政策机遇,引导驻兴国企与县内民企履行好社会责任,加强与柳林县结对帮扶企业的联络沟通,最大限度发挥“一县一策”政策乘数效应;持续推进消费扶贫,建立农特产品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和单位采购直销、帮扶干部助销、社会活动展销等“五进三销”长效机制。严格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成色成效。同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为脱贫攻坚工作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