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从武汉返并的第三天,杨志珍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调侃自己,“出去一趟变大妈”,后附自己援汉前后的两张对比照片,返并后的照片中,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脸部出现的严重过敏尚未消退,红色的印痕却遮挡不住她的阳光笑容和眼底自然流露的善意。
杨志珍是太原市晋源区邮政分公司的一名员工,就在一个多月前,杨志珍曾只身一人,带着自购的满满一车医疗物资,从太原自驾上千公里赶赴武汉,到达位于疫情旋涡中心的武汉协和江北医院成为一名志愿者。一直致力于公益的她深信,此次在汉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经历,将会是她未来公益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
2月16日早8时,杨志珍从太原出发,自驾十余个小时奔赴武汉,只为去尽绵薄之力。这是她第一次去武汉。
杨志珍出生于临汾洪洞县一个中医世家,从她记事起,母亲常说的话早已在她心中生根,“人不能为自己而活,得学会奉献。”从12岁起,她开始帮开诊所的父母抓药,自己后来又在卫校学习了护理专业。尽管后来并未从事医护工作,但从小在父母身边的耳濡目染,却让她对慈心为人、善行济世有了更深的理解。
今年1月下旬,杨志珍每天看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各种新闻,便萌生了去武汉做志愿者的想法。“虽然不能像白衣天使一样战斗在一线,但我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这场无声的斗争尽一点微薄之力……”2月16日晚,在驾车十几个小时后,杨志珍终于抵达武汉,本想直奔火神山医院的她,在武汉蔡甸区下高速时,遇到了当地的执勤民警,出于安全考虑,执勤民警建议她就近支援,并帮其联系了武汉协和江北医院。
2月17日一大早,杨志珍到达武汉协和江北医院。面试、体检……一套流程下来,已是当天下午,原本志愿进病房做护理的杨志珍,被分到西药房配药。
每天上午8时,杨志珍都会准时出现在药房,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按照要求和指令,为患者准备药物。下午4时,需要将药物分别送到协和江北医院、协和江北方舱医院、协和江北济和病区以及协和江北医院妇幼保健院这4个病区。不过,一心想着“我就是来干活的”的杨志珍,发现西药房的工作对自己来说过于轻松,看着中药房的同事们每天加班到很晚,特别辛苦,为了多尽些力,她申请到中药房工作,晚上帮忙加班煎药,最初的时候,每天熬煮好的中药汤剂有4000袋,分车运送,每车有1500袋左右,分量不轻。随着越来越多病人康复出院,每天看到煎好的药量一天比一天少,杨志珍心里特别高兴。
在药房工作几天后,杨志珍申请承担更艰巨的任务,希望去支援发热门诊,为患者发药。2月24日,杨志珍正式走上发热门诊的岗位,她委托身旁的护士在自己防护服上画了一个中国邮政的标志,并写上“山西太原杨志珍”。随着天气逐渐转暖,防护服穿在身上,闷热的感觉就像在汗蒸房一样,杨志珍的护目镜上总是一层水汽,因为站立时间太久,脚上都起了泡,脸部也由于严重过敏而溃烂。但看着前去就诊的患者脸上焦急的表情,杨志珍只想尽量让自己的动作迅速高效,希望早一秒让他们把药吃上。
此时的武汉,跟杨志珍印象中的车水马龙全然不同。每晚下班后回酒店,当她开车行驶在空旷的大街上,看着路旁一幢幢居民楼中映出的万家灯火,就会想,这个城市这么美,不知高楼内的人们何时才能出门,重新感受这些美景……
随着疫情好转,患者陆续康复出院,杨志珍紧绷的神经也逐渐放松。3月12日起,在休整两天后,杨志珍再次提出申请:“要继续为疫情阻击战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杨志珍的热情感动着医院,结合她的要求,医院将她的岗位从药房调到了妇幼保健院病区,协助处理后勤工作。对于这样的安排,杨志珍很珍惜,“距离患者更近了,也能更好为他们服务。”
3月17日,杨志珍所在医院的几个院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均已清零。那天,她的心情就像窗外的春光一样灿烂。不过,她仍留下来,继续回到中药房工作了几天,直到3月27日离开这座城市。
为了对杨志珍表达感谢,在武汉协和江北医院三楼小会议室,医院专门为她一个人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欢送会。院长陈立波表示:“杨志珍的事迹,对于全院1000名员工来说,是极大的鼓舞。”离开之前,为了让她不只看到武汉的辛苦,也要让她带着这里的美丽回家,医院还特意安排人多方协调,让杨志珍进入蔡甸区最美的花博汇观赏盛开的鲜花,她也拍下了这一个多月时间里,第一张没有穿“白衣”的照片。
此时,黄鹤楼旁的樱花已经盛开,长江大桥下的船只开始来来往往,武汉人的早餐也已经有了热干面……武汉的朋友们不时会在微信上发来关切的问候,杨志珍也依旧会每天关注着武汉的情况,默默祈祷这座城市会越来越好。
山西晚报记者 张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