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忆 慈 母
史建春
写回忆父母亲的文章是我退休后的计划内容之一,可于2018年《我的父亲》完稿后,因杂七杂八的事情耽搁,追忆母亲的文稿一直尚未动笔。适逢庚子年“母亲节”之际,重新勾起了我追忆母亲的意念。
母亲生于1914年,卒于1989年,享年75岁。母亲出身于中等殷实家庭。听母亲讲,在我外公手上,曾蒸过酒、漏过粉(即办白酒、粉条加工作坊),这在当时算不错的人家。母亲姐妹兄弟5个,2男3女,母亲在姨姨中排行老二,加两个舅舅排行老三。母亲嫁给父亲,当时算是高门低就,可母亲无怨无悔,和父亲同甘共苦,相夫教子,持家立业。
母亲是再普通、再平凡不过的家庭妇女,没上学、不识字、缠过脚,可洗锅做饭、缝新补烂、耕种锄搂样样能干,特别是甘愿吃苦受罪,不图清闲享福的无私付出和奉献精神令后辈既惋惜更难忘。
母亲操持家务精打细算算、省吃俭用。在我记事以来,尽管在六、七十年代极端困难时期,我们家也没断过米,吃过糠,其原因除了单干时种地多、产粮多、有结余外,与母亲日常精打细算,会居家过日子有很大关系。母亲不吃荤,逢年过节我们吃肉菜,母亲吃素菜;我们吃馒馒或者米窝窝,母亲吃蒸豆腐圪渣。就是每年正月初一和中秋节两顿饺子也是我们的肉馅,母亲的素馅。日常生活多数时候是我们吃粮,母亲吃菜;我们调得吃,母亲喝汤。真正是为了全家人苦了她一个。
母亲下地干农活泼辣舍力,不让须眉。在解放前的单干时期,父亲为了摆脱困境,紧家备产,置买田地,最终经营种植土地一百多垧,折合二百多亩,母亲和父亲一同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锄秋收秋背秋打一样不误。而且父亲因为遭遇磨难多,腿脚不灵便,背挑等重活都是由母亲承担。正因为父母人穷志气高,艰苦加奋斗,使我们全家渡过难关,走出困境,由原来缺吃少穿变为自给有余。
母亲生儿育女受尽折磨,历经重挫。母亲一生生育13个孩子,而只存活了我们姐弟3人,其余10个全部夭折,有的是一出生就夭折了,也有的是长到几岁、十几岁后病亡的。试想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和苦大罪重的环境里,十月怀胎及其分娩所遭遇的磨难可想而知,特别是面对亲生孩子一个个夭折病亡,心理和精神上承受的打击和挫伤不言而喻。
母亲待人处事舍身破命,宽厚仁慈。在家里有好吃的、好穿的都是先紧孩子、老伴吃穿,自己从不计较,也不讲究。一直都是干活最多最重,吃穿享受最少最差。对子弟慈祥和蔼,疼爱有加。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打骂训斥过我。特别是在我跑外村上小学的那几年里,每次都是母亲送我到学校,而且一定要送我到看见学校所在的村子母亲才肯留步,还必须看见我进了校门才肯返回。这使我至今记忆犹新,终生难忘。对街坊邻居一样是宽宏大量。逢年过节,吃喝互送往来,日常米面拆借、家具借用,只要家里有,一概有求必应,与村里人和谐相处,相敬如宾。
母亲吃的苦、受的罪,对家人子女的付出奉献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铭记在心。
特别是我作为存活下来的唯一男孩,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步步有母亲的殷切期盼;从咿呀学语到能说会写,句句有母亲的教导;从羽翼未满到振翅飞翔,天天有母亲的牵挂。没有母亲的呵护,就没有我的成长;没有母亲的关爱,就没有我的欢笑;没有母亲的奉献,就没有我的幸福。无论我走多远,都要记住母亲的无私博爱、深情温暖和养育之恩。有人说,“.有一种情,此世无法忘怀,有一种爱,此生无法偿还,这爱是春风化雨般的母爱,这情是深似大海的母子情。”母爱之情,惊动天地,感泣鬼神;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我们只有正直立言,慈善立德,清白立业,家庭和睦、平安、康泰才能不辜负伟大、挚诚、无私的母爱、母情、母恩。最后,愿天堂的母亲安好!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快乐健康!幸福安康!
草于2020年5月10母亲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