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新闻|山西新闻|国内|社会|图片新闻|视频新闻|精神文明|交通
媒体聚焦|吕梁新闻|国际|法制|滚动新闻|教育卫生|文化兴县|三农
星期
您所在的位置:兴县新闻网 > 兴县新闻网> 兴县新闻
兴县:感恩奋进 交出脱贫致富新答卷
兴县新闻网   2020-06-20 18:23:53
□ 本报记者 冯凯治 通 讯 员 杜凤英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第一站就来到兴县。总书记对吕梁精神的肯定,给予了老区人民巨大鼓舞,全县30万人民信心倍增,牢记总书记嘱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奋力书写吕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今年以来,兴县坚决落实省委、市委各项安排,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实施脱贫攻坚“1937”年度计划,聚焦交好总账“一个目标”,着力推进“九大任务”、抓实“三个举措”、强化“七项机制”,努力用高质量的脱贫成果践行“两个维护”。

在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习总书记再次亲临山西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山西人民的亲切关怀,全县上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脱贫攻坚“冲锋号”响彻街头巷尾

晋绥首府春风浩荡,红色兴县生机无限。

从誓师大会到全面部署,全县600余名干部以全力冲刺的劲头、血战到底的决心,下苦功、下实功、下狠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誓师大会上“担当”的号角响彻这片红色大地,三十万兴县人民目标明确、信念坚定、众志成城,全力决胜这场脱贫攻坚战。

兴县作为吕梁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全县干部深受老区精神的浸润,全县三十万人民一道憋足精气神,铆足冲天劲,打一场决定兴县发展未来、改变兴县人民命运的攻坚战,打一场书写历史的脱贫摘帽攻坚战。誓师大会上兴县县委书记梁志峰说。

曾经的兴县贫困人口多、面积大、贫困发生率高,是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建档立卡之初,全县共有贫困村297个,贫困人口29463户83101人。截至2019年底,全县29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8577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6%,摘帽退出14项指标全部达标,今年2月退出贫困县。

一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2014年到2019年,兴县贫困发生率从39.1%下降到0.56%;地区生产总值从62.3亿元增长到104亿元(1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8.02亿元增长到17.5亿元(17.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546元增长到5694元(5785元)。

兴县坚决扛起脱贫攻坚这一历史重任,坚持“2345”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着力推进生态扶贫、光伏扶贫、吕梁山护工就业、易地扶贫搬迁、构建产业体系五大工程,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态度和决心,咬定目标、尽锐出战,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

坚持“志智”双扶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我不要低保金,把低保金留给更困难的人吧。”今年74岁的蔡江湖,是兴县蔡家会镇狮子洼村一名普通的村民,符合享受低保政策的他,坚定表示甘愿让出自己的低保名额,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他朴实无华的话语,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让人无不为之动容。

蔡老主动让出低保,既是狮子洼人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更是兴县实施扶贫扶志取得成效的一个例证,幸福生活是靠自己争取的,“我能脱贫”“我脱贫 我光荣”的脱贫致富精气神逐步形成。

狮子洼村是兴县有名的文明村,民心齐、民风正,在党中央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发出振兴乡村的动员令后,紧跟党的步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抓产业、补不足,精准施策,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如今正在迈步小康,实现乡村振兴。

只有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心连心,才能通过扶志扶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鼓励贫困群众创业就业,让贫困群众实现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光荣脱贫,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不当懒汉,要当模范。在兴县“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活动蔚然成风。通过实行农村环境卫生联帮联治,各村村民们按组自行清理自家庭院及周边环境卫生,互帮互助,互相监督,以得分制每月进行四次检查评比,评比结果在村内进行公示。得分达到50分后,农户可到指定的“爱心超市”换取家庭生活用品,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积极性,全县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精神面貌得到有效提升。

“爱心超市+”的扶贫模式,改变爱心捐助直接给钱给物的传统做法,架起了“政府主导、社会捐助、群众参与、公开运行、协同共建”的激励式扶贫平台,有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农户种植高粱,企业用高粱酿酒,酒糟用来育牛,牛粪变有机肥,有机肥再发展绿色农业。”在兴县奥家湾乡,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形成。通过“乡联合总社+贫困户+村经济合作总社+农户”模式,奥家湾乡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如今已有效带动全县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二次就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抓实民生保障 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干旱下雨吃不上水,这是兴县康宁镇寺坡底村以前的真实写照。”村委主任朱平平说。“现在家里有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担心吃水用水的问题了。”回忆起以前挑水的日子,乔油耻依然心有余悸。以前,寺坡底村的水、路等基础设施都很差,村民出行和饮水等问题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出行难一直困扰着村民,限制着村里的产业发展,想要富,还是得先修路。

2009年全县实施“村村通”公路,在兴县交通部门的牵头带领下,该村抓住政策契机,积极主动配合,将连接乡村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问题,翻篇了“进城要翻山步行45公里、来回需要8小时山路”的苦难历史。面对制约发展吃水困难问题,寺坡底村党支部班子、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县水利部门,解决了49户农户安全饮水问题,与此同时,铺设300米输水灌溉管道,解决了葡萄种植基地及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改变了过去“看天吃饭、求雨增收”局面。

“我就是借助兴县易地搬迁工程搬进了独门独院的小洋楼,我曾经所在的村庄不仅偏僻难行,老伴过世独居后,只依靠种地维持生活。”2018年年底就从偏僻且生活条件恶劣的村子里搬进二层小洋楼的张芝娥,谈及现如今的生活状态,高兴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现在让我再回原来的村子,我肯定是不愿意了。”

如今,张芝娥不仅是她所在片区每月收入600元的环卫工,更是借土地流转费、养老保险等成为年收入过万的老太太。同时,她的子女都在县城,他们时常带些水果蔬菜等看望老母亲。张芝娥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的不得了。

面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状,兴县把易地搬迁作为解决深度贫困的重要手段,采取行政村建设移民新村就近安置,在小城镇、县城以及工业园区聚集安置等方式,建成19个安置点,搬迁175个整自然村,累计搬迁1.48万人,入住率达100%;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在搬迁小区已建成3个扶贫车间、2个产业园区,落实产业就业保障2900户,保障率92%。

在搬迁的同时,兴县同步谋划跟进后续产业,抓好社区建设,在光伏电站、退耕还林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在集中移民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增加公益岗位等形式,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每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如今的兴县,“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解决以后,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水泥路、通村班车、互联网、动力电和卫生饮水等“五个全覆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幸福指数逐年提高。

编辑: 张哲玮      责任编辑: 马志伟 来源: 吕梁日报
  相关链接
  图片新闻  
   
一堂特殊的 ... 【媒体看兴 ... 春天的童“画” 
   
步伐坚定 信... 今日立夏, ... 【随手拍拍 ... 
   
雨生百谷 春... 四月春光好 ... 人间四月天 ... 
  兴县新闻  
友情链接  
晋绥网山西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网站吕梁网中红网中新网山西新闻人民网山西频道
关于我们        邮箱:xxxwxwb@126.com         电话:0358-6322410        地址:兴县蔚汾镇蔚汾大厦6楼
主管:兴县县委宣传部 主办:兴县县委新闻办公室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