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政策好,让我们这山沟沟里的娃也能上得起大学了,我们再努力努力,争取让再培养两个大学生,为国家做贡献。”兴县脱贫户贺青平说他的这份底气来源于脱贫攻坚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的好政策。
六月的乡村草木葱茏、空气清新,处处生机盎然。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圪垯上乡白家山村,村路的尽头是一个整洁的小院,贺青平的妻子白金爱在小院子里给菜地浇水,一亩多的菜园里西红柿、黄瓜、辣椒挂上了鲜嫩的果实。院内窑洞修葺一新,羊圈里的小羊羔欢快的撒着欢儿。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授高军波(右一)在贺青平家的院子里,在贺青平妻子的精心管护下,蔬菜长势非常好
“告别苦日子,过上好日子,党的政策好,扶贫干部是亲人呐,我想也没想到现在能过上这样的光景。”听说访客是第三方评估组成员,白金爱滔滔不绝地说起了扶贫的好。“羊是扶贫贷款买的,现在三个娃上学都领着助学金,危房改造翻新了我家的窑洞,去年给大儿子还娶了媳妇,我既满足,又有干劲”。
第一书记郑彪介绍,白家山村坐落于兴县最偏远的圪垯上乡,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人居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全乡主要以种植红枣、发展小杂粮为主。全村280户814人,贫困户112户317人,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红枣产业,白金爱家有红枣47亩。
金融扶贫摘“穷帽”
2012年起,红枣价格一落千丈,一斤两三毛,卖的钱还不够成本。靠枣树为生的贺青平家一下子没了收入,当时四个孩子都在上学了,一个高中、一个初中、两个小学,每到开学,拿不出学费就犯愁。村里将他家确定为了“因学致贫”的贫困户。
这顶帽子既不光荣,也不好摘,贺青平夫妇是有志气的人,“咱虽然没有本事,但咱有苦水(苦力),一定要摘掉这顶帽子!” 贺青平盘算着养羊挺合适,村里山大沟深,很适合养羊,但是哪来的钱买羊呢?
自打村里进行精准识别贫困户的认定,扶贫干部们就开始为贺青平这样的贫困户谋划如何发展养殖业的问题。三年免息的5万元金融扶贫小额贷款为他们解决了发展资金的难题。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乔伟峰(右一)、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授高军波(右二)在贺青平家走访
贺青平用贷款买了40只羊,开启了他的“羊倌”之路。经过努力,一年的时间,40只羊增加到了60只,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近百只。
“一斤羊肉可以卖到40元,今年下来就能卖10只左右,差不多收入6万元左右。”贺青平盘算着。
教育扶贫顶“智帽”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个理儿和贺青平夫妇还是懂的,四个孩子虽然不是班里的尖子生,还都很爱读书,但是在黄土地里“刨活计”的人家,怎么能同时供得起四个孩子一起上学。这个困难一直压着贺青平夫妇喘不过气。
大儿子贺强强2013年刚考上大学的时候的学费都是和亲戚借的,而第二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
当村里扶贫干部送来了1800元助学金,帮助他们办理了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后,彻底解决了贺青平夫妇的后顾之忧。老二、老三、老四也享受到了教育扶贫的好政策。
老二贺乐乐2016年——2017年享受建档立卡贫困高中生助学金和免学费生活补贴,2018年考上了本科,政府一次性补贴5000元,2019年——2020年享受助学金每学期2000元;老三贺建辉如今就读于兴县友兰中学,领着高中生助学金、生活补助,免学费;老四贺慧乐,目前就读于兴县120师学校,享受着“两免一补”。教育扶贫,提智又暖心,让贺青平一家不再为孩子的上学的“钱途”发愁。也就有了“再培养出两个大学生”的信心。
产业扶贫戴“富帽”
红枣毕竟是全村乃至全乡的主导产业,发展好红枣产业,才能实现长远稳定脱贫。兴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发展思路,邀请省农科院红枣专家对白金爱等全乡红枣种植户进行管护技术培训,同时进行特色红枣企业提质增效土地流转工程,大大提升了红枣品质及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效益,2018年以来,全乡红枣实现大丰收,鲜枣价格提升到1元以上,贺青平家的47亩红枣实现每亩700元的产值,纯收入达到32900元。一张张钞票装进了口袋,白金爱和丈夫贺青平乐的合不拢嘴。
第三方评估组成员被贺青平一家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与贺青平的妻子和女儿合影留念
养羊技术慢慢“纯熟”,枣树销量“节节高”。如今的贺青平一家不再发愁孩子们的学费,一心经营着他们家的种养“两业”发展,妥妥的摘掉了“穷帽子”,还以更加坚定的脚步,走在了小康路上!(刘红涛 杜凤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