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新闻|山西新闻|国内|社会|图片新闻|视频新闻|精神文明|交通
媒体聚焦|吕梁新闻|国际|法制|滚动新闻|教育卫生|文化兴县|三农
星期
您所在的位置:兴县新闻网 > 兴县新闻网> 文化兴县
牛寨中|晋绥首府红色兴县印象记 (一)古老而厚重的土地
兴县新闻网   2020-07-17 18:33:34

晋绥首府

红色兴县印象记

文/牛寨中 图/牛亚平

写在前面

兴县,晋西北偏僻一隅,西界黄河,黑茶、大万诸山雄亘东南,是三晋版图上的边沿“末梢”,土地广袤,地僻而道险。素闻“乃尧舜旧墟,状元刘海之故里,夙称文献甲于三晋。”而略数从北齐至民国1300余年间,数百名州、县官吏,却大都来去匆匆,不愿在此留下声名与人闻其详,只有“金爷”宦迹可循,且义薄云天,声名远播。这大概与“舟车不通,无富商大贾,地皆山坡石碛,民无藏盖…”不无关系。然而,尘埃难掩珠玉光,浮云莫遮丽日辉。八十多年前的一场民族灾难,旷日持久的战争,瞬间触动了其敏感的“末梢神经”。战争,产生了无数英雄, 时光,打磨了一座城市——“晋绥首府,红色兴县”,以“滋育华夏,屏障陕甘”的光辉业绩而著称。昔日的一片片山坡石碛,倏忽变成为红色热土,古老沉睡的山川形胜,睁开迷人的明眸皓齿,荒烟衰草已非畴昔,都书写着革命先烈用青春和热血留下的红色经典。这一段段书写红色兴县的文字,也许不能尽窥特殊时期里兴县军民与倭寇、蒋阎斗争的全部,但至少是一个切面,让我们得以知晓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些细枝末节,以此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引领人们穿梭历史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共产党人“英雄不朽,信仰永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蓬勃向上、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乡村驿站】今日起推出《晋绥首府红色兴县印象记》系列,以飨读者。

(一)古老而厚重的土地

兴县是美丽的,犹如一个豆蔻年华、羞涩美丽的少女;又好比是一个庄重典雅的母亲。她以宽厚的胸怀,甘甜的乳汁,滋润着一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碧村小玉梁修建了一座独具匠心的石头城聚落。当考古学家发布这一消息时,人们便恍若时空悠然倒转,一座烁古耀今的历史博物馆――碧村石城,它是那样的巍峨壮观,气势恢宏,结构清晰,怎不叫人惊奇、惊喜、惊叹!

石头城脚下,是浩浩荡荡,源远流长的黄河。中华文化就像这条从未断流的长河,倘若沿着这条长河溯源,眼前会幻化出一幅幅波光粼粼的场景:五千年前,人类已经从迁徙性生活过渡到相对定居的生活,便在长期居住的山洞附近,人们用刀斧披荆斩棘,放火烧荒,开辟出一块块适于栽种的土地,用植物种子年复一年地播种收获。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刀耕火种。在最初的农业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工具都很简单,主要是石器,如掏挖土地的石镢、砍伐林木的石斧,磨制谷物的石磨,建筑房屋的过程中又产生了石锛和石凿。

碧村的石头聚落城,就是这种背景下诞生,是新石器时期兴县最早的人类聚居家园,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同时,又是重要的文化景观,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如今,当我们站在小玉梁上,展望十万平米的石头城,如同山麓奔腾不息的黄河,开创了中华文化源头活水蜿蜒不息流向远方,滋养了一个古老民族远去的昨天:仿佛人类从幼年穿着兽皮、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蒙昧与野性的原始生活中,一步步地开始向人类文明进化。由此可见,石头城聚落,标志着文明交汇之径、都城繁盛之源,反映了兴县从远古人类起源至现在26个朝代的演变历程,映衬的是华夏文明的悠久与光荣。邑乘曾记载,兴县有三千年的历史,碧村石头城的出现,又将我们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年。由此而说,兴县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兴县因为古老而厚重,因为厚重,所以有故事。在历史的天空中,有几颗很亮眼的星座: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齐时期,这里始置蔚汾县,县治在碧村。这是石头城之后最早的一座县城。旧志曰:“置县于北齐,故取名蔚汾县。”流经碧村的蔚汾河人称九龙湾,诗云:三会九龙头,黄河万古流,晋绥明灯照,文海百舸流。这足以说明碧村是一方风水宝地。唐武德七年,又由临泉改为临津,县治迁城西北六十华里的裴家川口北梁。泉乃水,津为渡,这两个名字都是因兴县傍河而取。贞观元年,此临津因与四川省北部的临津县重名,又改为合河县,因城下有岚漪河,西与黄河汇合,故名。宋元丰年间,迁徙蔚汾河北设城,即今县治所在地。合河于金代时改为兴州,明洪武二年始称兴县。州改县之因,一是其为太原府所辖六州中唯一不领县的州,是一个单独的州;二是当时兴州仅有七千余口人,上缴的皇粮国税也少,因不足为州而变为县,延续至今。

兴县襟山带水,山川兼备,地形险要,宋限契丹、明御鞑靼,为边庭要塞,实秦晋之阨隘。远在战国、北魏、北齐时期,就有重兵把守;南北朝、明朝末年先后有高欢、李自成等帝王将相曾骑马扬鞭,出巡于黑峪口、裴家川口等沿河要津,征战于城东的石楼山;唐代开元年二度宰相的将军“张说,被贬为并州长史后率将步骑万人,出合河关掩击叛羌,大破之”;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曾多次跨越黄河,侵占岚、石二州,并入侵中原。蔡家崖村南侧的木兰岗,传说是北朝时期替父从军的女将花木兰驻守防地,历史演义的隋唐英雄焦赞、孟良也在沿河桑湾、巡检司一带演武屯兵。到明朝正统年间,沿黄河一带修筑了大量城堡、烟墩和峰火台,景泰元年,开始围绕城中峨嵋山修筑城墙、敌楼和钟鼓楼。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阎锡山深恐红军东渡,动摇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故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派二一六旅丁炳青部驻扎于黑峪口、罗峪口、大峪口和牛家川一带,黄河东岸又修筑了大量碉堡和炮楼,将各渡口船只一律封存,意在彻底断绝山西和陕北红军的往来。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又是晋西北军事战略要地,贺龙、关向应率一二O师奔赴兴县,山西新军、工卫旅、暂一师、阎锡山骑一军、东北军也曾驻守于此。由此可知,兴县实为兵家必争之地。兴县名贤康少钧先生的一首五言诗《孟良寨怀古》,道出了其情景:

岳岱竖连峰,遗迹忆古今。桩石传史话,马道见丛林。

演武屯兵马,从征御外侵。至今人犹颂,伟哉民族魂。

兴县又是一方钟灵毓秀的宝地,不仅文脉绵长,文源醇厚,且俊彦云集,人才辈出。如金代举壮元、河南府尹刘海,明成化年间山东鱼台知县尹就汤和其子四川巡抚尹同皋、顺德府通判孙守谟,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张旺、“一门三进士”的三朝元老孙嘉淦、“七子五登科”的江南河道总督康基田、刑部侍郎白瀛等。辛亥革命之后,又有著名的晋绥开明士绅刘少白、牛友兰等人,抗战时期,还涌现出大批优秀人物,如被太行军民誉为英勇抗敌的“刘氏三雄”刘亚雄、刘竞雄、刘佩雄三姐妹、纺织英雉魏建鳌、“地雷大王”李有年、“军队爸爸”任万生、“神枪手”张候油、劳动模范温象栓以及游击队长刘仲伍、土地运输合作社社长贾宝执等风云人物。

兴县还是一片红色热土,作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实行抗战的“立足点”,发展、巩固和坚持抗战的晋绥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八路军一二0师领导与指挥晋绥边区军民抗战的“神经中枢”,作为“屏障陕甘、滋育华夏”的战略大后方,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兴县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在整个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兴县随之成为享誉中外的一片晋绥之魂、红色故土。

牛寨中,山西兴县罗峪口镇韩家吉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从事新闻记者二十余年,以写新闻"上大报,上头版,上头条"闻名吕梁。2002年后开始管旧"文″,研究乡邦文献,于尘封的历史中拂尘现玉,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出版社出版《历史纪事》《各领风骚》《刘少白传》《禹后治河又一人康基田》《山西清代第一名臣孙嘉淦》《孙嘉淦传》等著作多部,潜心十年时间,编撰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三晋石刻大全吕梁市兴县卷》,续卷亦即将付梓出版。

编辑: 张哲玮      责任编辑: 马志伟 来源: 乡村驿站
  相关链接
  图片新闻  
   
高考圆满落幕 【加油】冲 ... 【我们的节 ... 
   
【我们的节 ... 一堂特殊的 ... 【媒体看兴 ... 
   
春天的童“画” 步伐坚定 信... 今日立夏, ... 
  兴县新闻  
友情链接  
晋绥网山西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网站吕梁网中红网中新网山西新闻人民网山西频道
关于我们        邮箱:xxxwxwb@126.com         电话:0358-6322410        地址:兴县蔚汾镇蔚汾大厦6楼
主管:兴县县委宣传部 主办:兴县县委新闻办公室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60018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20060016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140100130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