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白放正在扶贫车间工作。刘少伟 摄
讲述人:白放(兴县奥家湾乡阳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记录人:本报记者 刘少伟
我叫白放,今年53岁,是兴县奥家湾乡阳塔村人,2019年10月,我们村整村搬到了现在居住的乔家沟移民新村。
阳塔村是兴县有名的穷村子,山高沟深,吃水非常不方便,要到山底的沟里去挑水。二十岁刚嫁到这个村时,虽然吃水要靠人挑,但由于水量大,并不觉得困难。后来水量开始逐渐变小,大概十几年前开始吧,人们挑水需要排队,不想排队的就等半夜无人时再摸黑去。再后来,水量越来越小,挑一担水常常需要等待近半小时才能盛满水桶。由于吃水非常困难,我们变着法子节约用水,甚至经常舍不得洗漱。路也是我们村的一大难题,由于都是土路,一下雨更是泥泞,村民们是苦不堪言。在村里,我家有十几亩山地,种些玉米、谷子、土豆等农作物,但是靠天吃饭,收成一点也不稳定,尤其山路狭窄陡峭,通不了三轮车,辛辛苦苦从地里背回来的粮食还卖不了几个钱。
我丈夫是一名残疾人。由于右手有缺陷,一直干不了重活,只能去工地当个搬砖、铲泥的小工,一年最多只能挣个万数来块钱。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里的花销也越来越大。孩子从上初中开始,我们就跟着搬到城里陪读,除了学校的学杂费,光房租、水暖电等生活费用一年至少得七千元,入不敷出的日子逐渐让全家陷入贫困。
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推进,各项对贫困户的扶持政策纷纷来到了我们身边。我家上了大学的孩子通过“雨露计划”,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了每年2000元的助学金。去年,政府对我们村实施了整村易地扶贫搬迁,我们只花了9000元就在乔家沟移民新村分到了75平方米的新房,用上了自来水、接通了天然气,政府还补贴了一个冬天的取暖费。嫁到村里三十多年,想也没敢想能有这么好的日子。
在新的居住点,政府安排我参加了两个月的就业培训,不仅学会了技术,每个月还发了2000元的培训补助。受疫情影响,今年4月2日才培训完,然后就在我们小区附近的扶贫车间里上了班。扶贫车间引进了兴县龙圣隆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按订单生产校服、工服、西服、床上用品、旅游鞋等产品,计件拿工资,我手慢,现在一个月只能挣一千多元。
今年受疫情影响,工地上的活少了好多,我老公这段时间没事干,我虽然挣得不多,但这笔收入很稳定,而且我相信,以后越做越熟练,我会挣得更多。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还帮我们在家门口就业,我一定要好好工作,努力挣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