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是祭祖大节,这一天,我得回老家去。
从2014年开始,我成为必须回去的人,因为生育我的母亲去了另一个世界,这一天是约定俗成的叙话日子。
对于六年来的这一天,我的心情从沉重沉痛转化到了寡欢不欢,时间稀释了情感的浓度但底色未曾改变。亲情和暖意在心头不断地划痕,母亲的影像历历在目,越来越真切,想着年少时清贫而温馨的家长里短,想着年长时坚韧而奋进的家中往事,思绪一波一波绵延,点点滴滴让人依恋,当然也有挥之不去的愧疚。
“七月十五面人人,八月十五糖月饼”。这一天,母亲蒸好面人,给子女们平均分三五个,另外备好上坟祭祖用的两三个。以前食物不丰富,祭祖所用供品都是掐一点放在石头“饭床床”上,祭完之后,随行的大人孩子就地分食,女人是不上坟的,除非家里男人不在。现在细细想来,过一回七月十五辛辛苦苦蒸一回面人人,母亲几乎不吃一点,穷困岁月里做母亲的真是难。时光不能倒流,如果能够返回,能够懂得给母亲扳一块,让母亲也尝两口,那该是多好的事呀。少不更事,本性自私,留下太多太多的遗憾事情。
回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上坟。坟头上下亲情所系,上香磕头,说几句话,仪式感是固定的,获得感也是必然的。专属仪式维系了世世代代,一代一代地接续传承。母亲辞世,让我们做子女的成为长大了、不小了的人。见了母亲,我们依然是她的孩子,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孩子,人生中“作为孩子”的时间有多长,安全感和踏实感就有多长。
上坟的路上来来往往,人们都在表达自己的感情,祭奠怀念自己的亲人,亲情缔造了社会,扩展的亲情构成了世界,人类的发展史大致如此。
不早了,回家了,走起!走起!
七月十五早急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