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可见修家谱是件有意义的事,如同地方修志,国家修史一样重要。
家国天下,道不尽兴亡跌宕;览经阅史,读不尽沧桑嗟叹。想我芦子坡王氏门族,承蒙天地厚泽,乱世年间艰辛立命,于明末清初辗转颠沛于吕梁山区兴县西南边陲黄河岸东蛮荒之地,安身于梁峁交织、阡陌纵横的黄土高坡,创我祖之始。想我王氏先辈,以德立世、以耕为存、以读传家,艰苦创业,筚路蓝缕,发愤图强,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开山辟地,开荒拓土,立家兴业,凭着勤劳、朴实和挚爱,养育后代,薪火相传,度过一个个愁肠百结的年代,开启我族的繁衍之路。
盛世修谱,谱载盛世。约明末清初至今,历经十四代四百余年的开枝散叶,如今,我王氏王进贤(五世祖)后辈已有230余人,各类大、中专毕业生58人,散布于全国各地及海外。其中不乏有许多佼佼者,或从政、从军、从商、从教、从企,从农,人才辈出,衣冠争荣。很多人在各个领域、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成绩斐然。
相传,吾族先辈曾修有家谱,且流传于世。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因保存不善,毁于(一说丢失)战乱,家谱从此遗失,乃憾事。
作为后辈,须牢记炎黄文明的璀璨,更须牢记根源血脉的出处。感念祖辈创业不易,弘扬崇文朴实、恪守勤俭治家风尚,以族内业绩卓著者为标榜,志存高远奋发开创新成就。于此,修编家谱,将为我辈提供鲜活生动的教育启迪范例,乃盛事。
因为铭记往昔辉煌荣光,所以有了书写和文字,催生文明。因为有了五千年历史的传承,才有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凝聚力。家谱续写,梳理脉络,将以解寻根问祖之惑,缅怀先辈光辉事迹;整合资源,以凝宗族发展之力。我中华泱泱大国,素以礼仪治天下;我家族,多年来以礼仪教诲子孙后代。一部洋洋大观的家谱问世,将是我们单一的个体寻找群体的皈依,以此延续亲情、序排尊长、匡复人伦、以正家道。
当前,我族后人,遍布海内外各地,往往倍受思乡之苦。追本溯源,或他乡逢亲,将欣喜而往来,把酒话衷肠,视为依托,互得帮扶;或回乡祭祖,庄严中缅怀先祖,相逢中寒暄问候,增进交流。
同时,伴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代代的族亲年岁日渐增长,有的已相继过世,有限的人文史料随着岁月的更迭亦逐步遗失和散落。
积石为峰,聚沙成塔,以血脉为介,以宗族为络,家谱无疑是维系家族凝聚力、向心力、和谐力、发展力的重要纽带,将是促进我辈融合的关键。于此,家谱编修,旨在传承文明,丰富族谱,是家国之幸,地方之幸、族人之幸,乃幸事。
有鉴于此,公历二O一五年初,在族人共同呼吁下,成立了芦子坡王氏家谱编委会。由十一世孙荣兴和我担纲主编,集思广益,竭力尽心,不辞劳苦,深入到王氏宗亲聚集地,广征博采,搜集史料,征集图文,呕心沥血,辛勤笔耕,精心编撰,在族中众亲资助下,历时两年,于2017年底总篆编印成册,付梓出版,分发族亲。
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心;以史为鉴,不断修正德行。几百年的变迁,王氏先辈在创业中,留下了值得称赞的卓越功勋,高尚道德,人格魅力,才使得我王门宗族,傲然屹立于晋西北兴县黄土高原这片神圣古老的大地上。在大浪淘沙的历史变迁中,我辈先祖曾经在属于他们的时代绽放了人性的闪光亮点。有人国难当头仗义捐助,有人面对诱惑坚守信义,有人勤耕苦种弘扬祖业,有人灾荒年代赈灾济民,有人堂前尽孝感动天地,有人走乡行医悬壶济世,有人乱世从军保家卫国,有人扎根乡村教书育人……。这些弥足珍贵的财富,值得我辈珍惜、缅怀、学习,在此基础上传播宣扬,传承弘扬。须牢记,我辈的每份成功,源自于先辈殷切关怀和淳淳教导,源自于从小家风的传承和性格品德的塑造,要常怀感恩之情,致谢荫庇着我辈的祖先功德。须牢记,知识改变命运,掌握本领技能为不变真理,虽人生苦短,但我辈应传承发扬先祖耕读传家之门风,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为先辈争光,为家族增荣。于此,家谱编写,是怀念先辈,教化今人,启迪后人的德政工程,乃兴事。
家谱,是王氏族人情感的纽带,友谊的桥梁,团结的象征。希望王氏家族后生晚辈要以家国情怀为担当,以王氏家族为荣,以自身职业为荣,心怀光宗耀祖之志,弘扬祖德,敦亲睦族,固本强基,自强不息。不断地掌握知识,增强本领,提升素质,努力为国家繁荣,社会进步,家族昌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王文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