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浊浪滔天的黄河东岸,漫漫黄土高原上的晋西北兴县,坐落着一座全国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每当你走进这里,总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英姿挺拔的橄榄绿身影,用她清脆的嗓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地向周边人娓娓讲述战争年代的那些英雄往事……
她叫康彦红,是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也是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了 18年。
用青春谱写红色篇章
在同事的印象里,康彦红总是认真积极,阳光上进;在很多游客的记忆中,在纪念馆听康彦红讲红色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从最开始的机械背诵到游刃有余的专业讲解;从简陋古朴的旧址到内容丰富的新馆;从馆内方寸之间,到馆外一片天地,在红色文化宣讲这个岗位上,康彦红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把吕梁山上的红色故事讲给越来越多的人。
在全国全党火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走进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近距离聆听党史,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面临巨大的接待任务,康彦红和她的同事们一天至少要走 3万多步,经常累得嗓子沙哑,双脚肿痛。正是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在他们的讲述中,认识了吕梁,了解了山西。也有很多人问她道:“整天重复同样事,你不烦不累吗?”可对于康彦红而言,每每面对游客期盼的眼神,讲刘胡兰的英勇、李林的悲壮、蒋三的机智时,她心中是澎湃激荡的;当讲牛友兰毁家杼难为抗战、续范亭飞马告急挽狂澜时,她心中是崇敬而自豪的;当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唱响那首欢快的《快缴公粮》时,她心中是充满欢乐与希望的。在这场逝者与生者的对话中,她的讲解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伟大的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在浩瀚如海的史料和寻找记忆的游客中间,她连接起了昨天和今天。
凭着热爱与坚持,康彦红带出了一批又一批新人,自己也成长为晋绥纪念馆的一张“名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2008年,她荣获山西省“太行杯”讲解员大赛个人三等奖;2012年,荣获首届“文明兴县人——敬业奉献模范”光荣称号;2017年,吕梁市委党校拍摄专题短片,对她个人对党史工作的宣讲贡献予以极大肯定;2017年,吕梁电视台专门拍摄了长达 5分钟的专题宣传片,对她在红色文化传播领域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山西省人大代表;2019年 7月,山西卫视专门为她拍摄 5分钟宣传短片,并邀请她参加纪念建国 70周年《歌从黄河来——致敬经典》专题节目……
用担当托起代表使命
一路走来,山川旧貌换新颜,老区日新月异。康彦红依然怀揣着那颗纯朴热爱的心,讲解红色故事,弘扬吕梁精神。平日里,她最大的爱好就是踏访吕梁的村落山川,找寻初心的源头。随着走访的深入,她敏锐地发现,吕梁山上遍布各地的革命遗址数量庞大,但现状堪忧,因资金、隶属、保护等因素,很多遗址毁损严重。康彦红认为,这些承载着国家印记、拥有红色基因的遗址是民族文化的根脉,是弘扬吕梁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理应受到保护和宣传。怀着热切的心情,康彦红在 2018年山西省人代会期间,把自己多年走访统计出来的数据写进代表建议中,提交了《关于加强对晋绥边区革命遗址群落抢救性保护的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该建议,经过调研,于 2019年出台《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该建议是全国唯一一部在省级层面出台的红色遗址保护利用条例,为全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2019年夏天,位于吕梁兴县恶虎滩乡的又一红色革命遗址——120师 358旅旅部旧址,经过当地政府历时半年的抢救性修复,正式对外开放,并被纳入以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线路中。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找寻初心,红色吕梁的名气越来越响亮,这时,康彦红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用初心照亮传承之路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亲临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时,康彥红全程负责陪同讲解。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与殷殷嘱托,仍时时回响在她耳边: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康彥红心中,“传承”一词,既是使命,也是担当。传承吕梁精神,就要永葆赤子之心,爱岗敬业,继续把红色故事讲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传承吕梁精神,就要心系人民,倾听民意,履行好代表职责,力争做申纪兰式的人民好代表;传承吕梁精神,就要永不止步,在创新和发展中,回报这片热土。
目前,在康彦红的建议下,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正在申请建设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吕梁山上小延安,晋绥首府蔡家崖”,必将成为一代代人永远的精神家园,让更多干部群众从中接爱精神洗礼,汲取奋进力量。
通讯员:张娟娟
|